吸烟对健康的危害的众所周知。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并提出5至10年后,要在中国的室内公共场所看不到有人吸烟、闻不到烟味。为积极响应无烟号召,努力创建环境优美、文明向上、清洁无烟的绿色校园,学校决定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开展禁烟工作。6月23日,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烟工作动员大会在化学报告厅举行,对学校禁烟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副校长赖虹凯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资产与后勤事务管理处处长陈光主持。
学校领导对创建无烟校园工作高度重视、精心谋划,成立了以赖虹凯副校长为组长,以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禁烟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厦门大学关于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的实施方案(试行)》,有步骤、分层次地推进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力求实现全校所有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并有明显禁烟标识的“无烟学校”目标。7月1日起在校园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赖虹凯回顾了我校绿色大学、文明学校建设情况。他说,高校作为社会文明的推动者和示范者,理应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将之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他对做好禁烟工作提出要求: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禁烟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加强宣传教育,粘贴醒目标识,营造无烟校园氛围;三是广大教职员工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四是建立校园督导体系,推动禁烟工作的开展。
陈光分析了“禁烟运动”开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教育部“无烟学校”的标准,以及国内外高校无烟学校建设情况,陈光进一步就我校建设“无烟校园”的主要措施做了说明。
根据方案,学校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禁烟工作体系。除了成立禁烟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禁烟工作办公室外,学校各单位还将成立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禁烟工作小组,并从中选聘禁烟监督员,充分动员师生力量,参与到“无烟学校”的创建工作。其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禁烟意识。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载体,广泛开展禁烟宣传教育。第三,明确各职能部门在禁烟工作中的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第四,制定实施步骤,推进禁烟进程。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出本单位禁烟工作小组方案。第五,建立巡检机制,确保禁烟实效。禁烟工作情况将纳入单位年终考核指标。
动员大会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生连羡玉还为大家讲解控烟知识。一组组关于吸烟危害健康的数据触目惊心。据调查,吸烟已经成了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杀手。连羡玉建议那些下定决心要戒烟的人,要在1周或2周的准备期后开始戒烟,常常审查戒烟的理由,并通过记录戒烟日记,观察自己的吸烟类型,督促自己坚持下去。
(赖炜芳)
附:控烟小常识
一、吸烟已成人类二号杀手
烟草烟雾包含四千种以上的化学物质,其中有超过四十种会引起人类或动物发生癌症的致癌物质。
目前,全球有13亿烟民,每年有5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每年还有成千上万的非吸烟者因为被动吸烟而死亡。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患的行为危害因素,是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杀手。
二、二手烟危害更甚
英国研究证实,二手烟造成的空气污染,比柴油汽车排放的废气还要严重十倍。据世卫估算,每年全球有20万人因为在办公室吸入二手烟而死于相关疾病。
三、吸烟误区
1、只要通风好,在室内吸烟,对别人没什么影响。
无论是单纯性和混合性的通风器或过滤装置,都不能把室内的烟草烟雾降低到安全水平。只有完全无烟的环境才能更好地保护人们免受被动吸烟的危害。
2、我是一个人的办公室,吸烟不影响别人
最近,国外科学家提出了“三手烟”概念,指烟草烟雾发散、滞留在墙壁、家具、衣服甚至头发和皮肤上。“三手烟”包含重金属、致癌物、甚至辐射物,可以在办公室滞留数小时、数天甚至数月,会持续对进入办公室的人产生健康危害。
3、带过滤嘴的卷烟危害小
经过过滤嘴,焦油等部分有害物质被吸附,从而降低了吸烟机测量的结果。然而,大量研究数据表明,有过滤嘴/打孔通气设计的卷烟,可以使吸烟者吸入烟雾的阻力大幅下降。使用同样力气吸一口烟,可以吸入更多烟雾。
4、吸烟可以减肥,戒烟会导致发胖
体重的增加是很多戒烟者遇到的问题。因戒烟而发胖的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体重也不过增加2-5公斤。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积极开展科学的运动锻炼,便可防止发胖或尽快使体重恢复的原来的状态。
四、戒烟方法集锦
“循序渐进”:此方法主要适用每天超过20支的吸烟者。在吸烟量降低到那天15—20支后,他们将采用一次性戒烟发,因为他们不可能保持长时间少量吸烟。
“戒掉最容易戒的烟”:观察你的吸烟日记,首先戒掉那些机械性和没有经过考虑吸食的香烟。只在必要时吸烟
“延长吸烟的间隔时间”:逐渐增加两支烟之间的时间间隔。
“不时地戒烟”:尝试在早晨尽可能地保持长时间不吸烟,出门1到2个小时内不要随身带烟。
“改变习惯”:如果你习惯醒来后吸烟,那么醒后就去沐浴或立即准备你的早餐。如果你习惯饭后的吸烟,吃完饭后马上离开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