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厦门大学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工程竣工典礼


发布时间:2010-04-09      浏览次数:

我校举行厦门大学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工程竣工典礼

2010年4月6日,厦门大学建校89周年之际,我校在王清明游泳馆西侧举行‘厦门大学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工程’竣工仪式。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国凤,厦门大学赖虹凯副校长,厦门大学市建设局节水办李泉水主任,市环保局生态处许亚平处长,市环保局思明分局陈瑞珍局长,市规划局规划所程斌所长,水务集团水务设计院邱俊副总,市给排水协会郑朝峰,厦门中联环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俞义泉董事长,我校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出席典礼。资产与后勤事务管理处处长陈光主持典礼。

再生水即所谓“中水”,是沿用了日本的叫法,通常人们把自来水叫做“上水”, 把污水叫做“下水”,而再生水的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之间,故名“中水”。再生水虽不能饮用,但它可以用于一些水质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冲洗厕所、冲洗汽车、喷洒道 路、绿化等。再生水是城市的第二水源。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减轻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再生水合理回用既能减少水环境污染,又可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是贯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污水的再生利用和资源化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解决水问题的必选。

随着我校事业的日益发展,用水压力越来越大。由于演武路的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我校的污水除部分通过化工厂旁的市政污水泵站排放外,大量的污水仍流入西大门排洪沟,再排入大海,造成海滨污染,学校每年为此支付超标排污费近200万元。2009年8月,学校投资1390万元,在王清明游泳馆西侧的绿化地内建设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的再生水通过变频加压泵组,送入校园现有的建筑中水管网并全部回用于校区洁厕及绿化、冲洒道路,芙蓉湖化学湖补水、空调冷却水补水等。

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工程主要处理石井—物理楼—建南大礼堂以西区域内的校园污水(主要为教学办公科研污水、理工生化实验室污水、宾馆招待所污水、学生教工食堂污水及教工学生住宅区生活污水等)。该工程的建成,每年不仅可为学校节省大量的开支,而且将实现学校污水零排放的目标,极大改善学校排污条件及周边水环境,创造了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我校污水处理站于2009年10月开工建设,2010年3月竣工。建设地点设在王清明游泳馆西侧的绿化地内,采用全部地埋式建设,不设地上建筑物,地下占地面积18m×45m,地面可做绿地或停车场等,从而完全避免了处理站噪音及气味等对环境的影响。该工程主要处理石井—物理楼—建南大礼堂以西区域内的校园污水(主要为教学办公科研污水、理工生化实验室污水、宾馆招待所污水、学生教工食堂污水及教工学生住宅区生活污水等)。根据我校污水量现状计算,污水及再生水回用工程处理规模定为污水量3000吨/日,处理后达标的再生水通过变频加压泵组加压送入校园现有的建筑中水管网并全部回用于校区冲厕及绿化、冲洒道路、芙蓉湖化学湖补水、空调冷却水补水等;建成后将达到校区污水零排放的目的,极大改善学校排水条件及周边水环境,同时免缴超标排污费,节省大量自来水费用,强化学校景观水及绿化品质,美化了校园环境,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创造可观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从而保证厦大本部校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Top